诗词原文
古风(节选)
唐·李白
尔来世俗喜变古,凿空饰诈无根株。
不向明庭争辨白,却来空谷访幽居。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奔放,风格雄奇,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不仅擅长诗歌,还精通剑术,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
译文
自从那时以来,世俗之人喜欢改变古人的做法,编造虚假之事,没有确凿的依据,他们不在朝廷上据理力争,澄清事实,反而跑到空旷的山谷中寻找隐居之地。
释义
“尔来世俗喜变古”意指当时社会上的一种风气,即人们喜欢改变古人的传统和做法,追求新奇。“凿空饰诈无根株”则进一步批评这种风气中的虚假成分,指出这些改变往往是凭空捏造,没有实际根据。“不向明庭争辨白”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在朝廷中据理力争,而是选择逃避现实的人的失望。“却来空谷访幽居”则暗示了诗人自己或某些士人选择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古风系列中的一首,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人通过对比“世俗喜变古”与“幽居避世”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真诚与虚伪、进取与逃避之间选择的思考,诗中“凿空饰诈无根株”一句,语言犀利,直指时弊,展现了李白敢于直言不讳的勇气和批判精神。“却来空谷访幽居”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世俗纷扰时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个人的遭遇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李白一生追求仕途,但多次遭遇挫折,对朝廷的腐败和世俗的虚伪深感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唐朝中期,社会风气逐渐浮躁,人们追求新奇和变化,往往忽视了传统的价值和真实性,这也为李白提供了批判的素材,通过这首诗,李白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反映了对整个时代精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