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庐吟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
青灯黄卷长相伴,不问世间名利途。
山林深处有幽居,清风明月自相娱。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总相扶。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关键词“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创作了一首假托为郑板桥所作的古诗,郑板桥并未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这首虚构的作品。)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我虽只有浅薄的学问,但对此却充满自信,立志要将万卷书籍带回我的山林小屋,在那青灯黄卷之下,我将与书籍长相厮守,不再关心世间的名利纷争,山林深处有我的幽静居所,清风明月成为我最好的伴侣,书卷如同多情的故人,无论晨昏忧乐,总是与我相伴相依。
释义
“区区朴学老自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虽学识有限但充满自信的态度;“要与万卷归林庐”则展现了作者归隐山林、与书为伴的志向。“青灯黄卷长相伴”描绘了作者与书籍相伴的宁静生活;“不问世间名利途”则体现了作者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与书为伴的高洁志向,首联“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直接点题,展现了作者对自己学识的自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颔联“青灯黄卷长相伴,不问世间名利途”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山林深处的幽静居所和清风明月的陪伴,以及书卷如同故人般的深情厚谊,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归隐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晚年时期所作,在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后,郑板桥逐渐对世俗名利产生了厌倦之情,转而向往宁静的归隐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山林、与书为伴的愿景,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自信和对书籍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