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泉泠泠咽幽窦,清风策策惊高梧。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宋·陆游

细泉泠泠咽幽窦,清风策策惊高梧。

空山无人行路苦,夜永露冷湿衣裾。

林间月出惊宿鸟,涧底云归伴病夫。

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细小的泉水在幽深的洞穴中泠泠作响,仿佛在低咽;清风吹过,使高大的梧桐树发出策策的声响,令人心惊,空旷的山中无人行走,道路显得格外艰难;长夜漫漫,露水寒冷,浸湿了衣裳,林间月亮升起,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山涧底的云雾归来,陪伴着我这病弱之人,这样的景致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见到几次啊。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秋夜的所见所感,通过细泉、清风、空山、夜露、月出、云归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清冷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个人的心境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泉泠泠咽幽窦,清风策策惊高梧”开篇,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泉水低咽、风过梧桐的声音,诗人通过“空山无人行路苦,夜永露冷湿衣裾”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秋夜的孤寂与清冷,而“林间月出惊宿鸟,涧底云归伴病夫”两句,则通过月出惊鸟、云归伴人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诗人以“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睹”作结,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珍惜。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至偏远山区时所作,在远离尘嚣的山居生活中,诗人得以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山居秋夜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