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声
唐·刘沧
林蝉欲断暮复急,竹露如倾秋更多。
此夜西楼魂欲断,满庭寒月一庭霜。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活跃于晚唐文坛,以诗名世,但传世作品不多,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刘沧的诗作在晚唐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对自然、人生及社会的独特感悟。
译文
树林中的蝉鸣声在傍晚时分似乎要停歇却又突然急促起来,竹叶上的露珠如同倾倒而下,预示着秋天的凉意更加浓厚,在这秋夜,我独自站在西楼上,心中愁绪万千,仿佛灵魂都要被这满庭的寒月和秋霜所冻结。
释义
首句“林蝉欲断暮复急”描绘了傍晚时分林间蝉鸣声的变化,既表现了蝉鸣的断断续续,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迭,次句“竹露如倾秋更多”则通过竹叶上倾泻而下的露珠,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清冷与湿润,进一步强化了秋意的浓厚,后两句“此夜西楼魂欲断,满庭寒月一庭霜”则转而抒发诗人的个人情感,通过西楼上的孤独身影和满庭的寒月秋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秋声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夜晚的自然景象,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前两句以林蝉和竹露为意象,生动地刻画了秋天的特征,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西楼上的孤独身影和满庭的寒月秋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沧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作为晚唐时期的文人墨客,刘沧可能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自然、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在秋天这个充满萧瑟与凄凉的季节里,刘沧或许更加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沧桑,于是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孤寂,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