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燕诗
唐·刘禹锡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初衔蕊,瑶窗未拂埃。
先时相去近,欲见久徘徊。
翅影生尘里,巢痕在壁隈。
道边旧识凋零尽,谁记辽天老令威?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迁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刘禹锡诗文俱佳,风格豪迈,善于运用典故和寓言讽刺现实,其诗歌创作在唐代中期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人称“刘白”,白居易赞其“诗豪者也”。
译文
海燕是多么微小啊,趁着春天也暂时飞来,哪里知道泥滓的卑贱,只看见华丽的宫殿大门敞开,绣户初绽花蕊,瑶窗尚未拂去尘埃,先前离去时相距不远,想要相见却久久徘徊,翅影在尘土中生成,巢痕留在墙壁的角落,道路边的老朋友都已凋零殆尽,还有谁记得辽东的老令威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海燕的微小与短暂停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海燕虽微小,却也能趁着春天飞来,但它们的命运却如同泥滓般卑贱,只能短暂地见识到宫殿的繁华,诗人通过海燕的经历,隐喻自己的人生遭遇,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最后两句“道边旧识凋零尽,谁记辽天老令威?”更是直接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本诗以海燕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以海燕的微小与短暂停留为引子,逐步展开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和感慨,诗中“绣户初衔蕊,瑶窗未拂埃”等句,描绘了宫殿的繁华与美丽,与海燕的卑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最后两句“道边旧识凋零尽,谁记辽天老令威?”更是以深沉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他早年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到贬谪,在贬谪期间,刘禹锡经历了人生的低谷与磨难,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本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海燕的微小与短暂停留,隐喻自己的人生遭遇,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诗人也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