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亩服劳胜乞食,腐儒垂死耻依僧。出自哪首诗?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感

宋·陆游

南亩服劳胜乞食,腐儒垂死耻依僧。

此生有尽志不移,誓与蒿莱争席凭。

作者及朝代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陆游生活在南宋偏安一隅、外患频仍的时代,他自幼聪慧过人,早年曾立志北伐,恢复中原,由于朝廷内部的妥协投降派占据上风,陆游的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贬谪,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爱国信念,将满腔热血倾注于诗词之中,成为南宋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译文

在南边的田地里辛勤劳作,胜过向人乞食;作为一个腐儒,即使到了垂死之际,也耻于依附僧人生活,我此生虽然有限,但志向坚定不移,誓要与那些平庸之辈争夺一席之地。

释义

“南亩服劳胜乞食”表达了陆游宁愿在田间辛勤劳作,也不愿向人乞求施舍的高尚情操;“腐儒垂死耻依僧”则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自尊与气节,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愿依附于他人,尤其是僧人,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陆游坚定不移的志向和与平庸之辈抗争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所作,反映了他一生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中通过对比“南亩服劳”与“乞食”、“腐儒垂死”与“依僧”,展现了陆游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尚情操和独立人格的坚定信念,诗中也流露出一种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品质。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则腐败无能,陆游一生致力于北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多次遭贬谪和排挤,这首诗正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朝廷的腐败和国家的危亡,内心深感悲愤和无奈的情况下创作的,诗中通过表达自己对劳动和独立人格的坚守,以及对平庸之辈的抗争精神,寄托了陆游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