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万顷镜湖秋,清啸虽闻不可求。的解释

春秋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镜湖秋啸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烟波万顷镜湖秋,清啸虽闻不可求。

水鸟双双飞落日,芦花袅袅起汀洲。

人家住在蓬窗底,客子行吟荻岸头。

何日得归同钓艇,西风斜日共悠悠。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镜湖之上万顷烟波荡漾着秋天的气息,那清越的啸声虽然听闻却难以追寻,水鸟成双成对地在落日余晖中飞翔,芦花在汀洲上随风袅袅起舞,人家居住在简陋的蓬窗之下,而我这位旅人则在荻岸之头吟咏诗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与你一同泛舟垂钓,在西风斜阳中共度那悠闲的时光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镜湖秋天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烟波万顷镜湖秋”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镜湖的广阔与秋天的宁静,次句“清啸虽闻不可求”则表达了诗人对某种超脱境界的向往与追寻,后两句通过描绘水鸟、芦花、人家、客子等元素,进一步渲染了湖边的宁静与诗人的孤独,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结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镜湖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清啸虽闻不可求”一句,既是对超脱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面对镜湖秋景,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表达归隐之意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