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帘不为九霄寒,自要玲珑看团璧。出自哪首诗?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月窗

宋·杨万里

下帘不为九霄寒,自要玲珑看团璧。

却怕嫦娥笑相窥,云巾掩面背人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不乏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情感的作品,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构思新巧,幽默风趣,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诚斋体”。

译文

放下窗帘不是为了抵御九天之外的严寒,而是想要透过窗棂欣赏那轮圆满皎洁的明月,却又害怕月宫中的嫦娥笑话我偷偷窥视她,于是用云彩做的头巾遮住脸庞,背对着人们站立。

释义

首句“下帘不为九霄寒”点明了诗人放下窗帘的原因并非为了抵御外界的寒冷,而是另有目的,次句“自要玲珑看团璧”揭示了诗人的真正意图,即透过窗帘的缝隙欣赏那轮圆满明亮的月亮,这里的“团璧”是对月亮的雅称,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满和皎洁,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将嫦娥拟人化,说她害怕被诗人窥视而害羞地躲藏起来,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赏析

这首诗以月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下帘”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对月亮的欣赏,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又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后两句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嫦娥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诗歌充满了趣味性和画面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巧妙,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月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面对窗外的明月,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遐想,诗人通过描绘自己放下窗帘欣赏月亮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暂时逃离现实、沉浸于美好幻想中的精神家园。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