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全诗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未解功名空自惜,古来穷达有乘除。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听着那达官贵人车马出行的喧嚣声,想必会有高人隐士对此发出嘲笑;而你,却为了那微薄的五斗米,日夜奔波忙碌不已,尚未实现功名抱负,只能空自惋惜;自古以来,人生的穷困与显达,总是有着难以预料的起伏变化。

释义

“鸣驺应有高人笑”中的“鸣驺”指达官贵人车马出行的喧嚣声,“高人”则指隐士高人,此句表达了隐士对世俗名利场的嘲笑与不屑;“五斗驱君早夜忙”中的“五斗”指微薄的俸禄,“君”指诗人自己,此句描绘了诗人为了生计而日夜奔波的辛劳,后两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穷达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场的厌倦和对人生穷达无常的深刻认识,首句以“高人笑”反衬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次句则直接点出诗人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无奈与辛劳,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议论,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难以预料,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仕途坎坷不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场的厌倦和对人生穷达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情感表达,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