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
况复行路难,穷秋渺渺寒烟生。
苍梧云水晚,离思共南征。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进士,曾任蓝田尉、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钱起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作品多写自然景物,擅长五言律诗,风格清丽幽远。
译文
湘江的斑竹枝上,鹧鸪振翅高飞,人生在世,只要未死就应追求适意自在,即使远行万里做客他乡,也并非意味着穷困潦倒,更何况这世间的道路本就艰难,深秋时节,茫茫寒烟升起,苍梧山的云水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深远,我的离愁别绪也随着南行的大雁一同飘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鹧鸪的飞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诗人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自在适意,不应被外在的困境所束缚,即使身处异乡,面对行路之难和秋日的凄凉,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诗人以苍梧山的云水和南征的大雁为喻,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以湘江斑竹和鹧鸪起兴,既描绘了湘江的秀丽景色,又暗含了诗人的离愁别绪,颔联“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渲染了行路之难和离愁别绪,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旅途中遇到大雁南飞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身处异乡,面对旅途的艰辛和秋日的凄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离愁别绪,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来看待人生境遇,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自在适意,不应被外在的困境所束缚,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悟。
《湘南逢雁》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优美的古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