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叟何尝愁枕冷,病夫未免待窗明。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病里心情日日新,闲抛书卷对花吟。

鳏叟何尝愁枕冷,病夫未免待窗明。

药炉烟暖春初入,竹院风清夜渐深。

莫道此中无乐事,人间万事总关心。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但一生穷困潦倒,不仕而终,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多抒发个人遭遇和人生感慨,是清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病中的心情每天都有新的变化,闲来无事便抛却书卷对着花朵吟诵,孤独的老人哪里会真的因为枕头冷而发愁,生病的人难免要等到窗子明亮才肯起床,药炉的烟气在初春的暖阳中袅袅升起,竹院里的清风在深夜中渐渐加强,不要说这病中没有快乐的事情,人间的万事万物总是让人牵肠挂肚。

释义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病中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感悟,首联写病中心情的变化,颔联以“鳏叟”和“病夫”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孤独且病弱,但并不完全消沉的心态,颈联描绘了病中的环境,药炉和竹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万事的关心,即使身处病中,也依然心系天下。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病中杂感的佳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病中的生活和心情,既有对孤独的感慨,也有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鳏叟何尝愁枕冷,病夫未免待窗明”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坚韧,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无奈与期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黄景仁作为清代中期重要诗人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病中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黄景仁一生穷困潦倒,多次科举不第,生活困顿,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遭遇和人生感慨,这首《病中杂感》便是其中之一,在病中,诗人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人生有了更透彻的感悟,于是将这些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