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
唐·李商隐
箫史秦楼一梦间,飘然欲去乘云还。
但厌软麈随倦马,不愁弱水隔神山。
舞鸾镜里形容瘦,逝鹤霜前羽翼寒。
若向人间争识我,只应惟是隐沦仙。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细腻,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箫史与弄玉秦楼的美好梦境之中,我飘然欲去,想要乘着云朵回到仙境,我只厌恶那柔软的尘埃伴随着疲倦的马匹,却从不担心那遥远的弱水会阻隔我与神山之间的道路,在舞鸾镜中,我的身形日渐消瘦,如同即将逝去的白鹤,在寒霜来临前羽翼也变得冰冷,如果人们想要在人间认出我,那我大概只能是那隐居不出的仙人吧。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游仙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但厌软麈随倦马,不愁弱水隔神山”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诗中“箫史秦楼一梦间”一句,借用箫史与弄玉的典故,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而“但厌软麈随倦马,不愁弱水隔神山”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软麈”和“倦马”象征着尘世的纷扰和疲惫,“弱水”和“神山”则象征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和理想中的仙境,诗人以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遭贬谪,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产生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于是写下了这首游仙诗,通过描绘一个游仙的梦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超脱尘世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