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陕州月城楼闻笛
唐·张祜
长安城中三日雪,潼关道上行人绝。
夜闻羌笛吹杨柳,一片孤城万仞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祜,字承吉,唐代诗人。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祜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约公元792年,卒于约公元852年,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自然之作,也有豪放不羁之篇,张祜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他一生游历广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这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译文
长安城里连续下了三天的雪,潼关道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的踪迹,夜晚时分,我听到了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调,眼前是一片孤城,周围是万仞高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连续降雪后,潼关道路上人迹罕至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三日雪”和“行人绝”两个细节,生动地刻画了雪后大地的寂静与空旷,夜晚,羌笛的悠扬曲调在孤城中回荡,更添了几分孤寂与苍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雪后潼关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首句“长安城中三日雪”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以“三日雪”暗示了雪势之大、时间之长,为全诗奠定了凄清的氛围,次句“潼关道上行人绝”则进一步渲染了雪后的荒凉,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片白雪皑皑、空无一人的潼关道,后两句“夜闻羌笛吹杨柳,一片孤城万仞山”则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将诗人的孤独情感推向高潮,羌笛的悠扬曲调与孤城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而万仞高山则更添了几分苍凉与壮阔。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祜的游历经历有关,张祜一生游历广泛,曾到过许多地方,在这首诗中,他可能是在陕州月城楼上听到羌笛的吹奏,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描绘雪后潼关道荒凉景象的诗篇,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感慨或忧虑,通过描绘雪后的荒凉景象来隐喻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张祜的《陕州月城楼闻笛》是一首以景寓情、意境深远的佳作,通过描绘雪后潼关道的荒凉景象和羌笛的悠扬曲调,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