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的释义

梦梦1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唐·韦庄

人生易尽朝露曦,世事无常坏陂复。

昨日花开今日落,百年人有百年无。

须臾醉卧桃源洞,不觉春风吹酒醒。

回首浮生若梦间,何须计较苦劳神。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士族大家,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建立前蜀后,韦庄任宰相,主持修订《蜀梼杌》等史书,韦庄工诗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译文

人生的时光如同早晨的露水般容易消逝,世间的变故如同被破坏的河堤般反复无常,昨天的花朵今天已经凋落,百年的寿命对于人来说,有的人有,有的人却没有,片刻间我醉卧在桃源仙境般的洞中,不知不觉间春风吹散了我的酒意,回首往事,人生如同梦幻一般,何必为了琐事而劳心伤神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幻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首句“人生易尽朝露曦”以朝露的易逝比喻人生的短暂;次句“世事无常坏陂复”则通过河堤的反复被破坏来象征世事的变幻莫测,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人生的无常与虚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超脱与淡然。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将人生的易逝与世事的变幻无常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超然态度,认为人生如梦,不必过于计较得失与劳心伤神,这种态度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与自我安慰,但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变故,对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将自己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形成了这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人生与社会的普遍认识与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