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藤蟠屈入窗罅,湿菌扶疏生屋梁。的释义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金农

野藤蟠屈入窗罅,湿菌扶疏生屋梁。

老树依墙风自语,昏鸦接翅雨相商。

柴扉日暮人归尽,镫火青荧照空房。

数点寒灯栖蝶梦,一庭秋草伴蛩凉。

作者简介

金农(1687年—1763年),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他好学不倦,学识渊博,诗书画皆工,尤精篆刻,其书法涩笔有力,风格高古,隶书尤受称赞,为“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诗歌创作也颇受赞誉,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野生的藤蔓弯弯曲曲地爬进了窗户的缝隙,潮湿的菌类茂盛地生长在屋梁之上,老树紧贴着墙壁,在风中仿佛自言自语,黄昏时分归巢的乌鸦翅膀相接,似乎在雨中商量着什么,日暮时分,柴门紧闭,人们都已归家,只有一盏微弱的灯火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闪烁,几点寒灯下,蝴蝶似乎在做着美梦,一庭院的秋草陪伴着蟋蟀的凄凉叫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寂,首联通过“野藤蟠屈入窗罅,湿菌扶疏生屋梁”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山居环境的荒凉与野趣;颔联则通过老树与昏鸦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静谧与孤独;颈联“柴扉日暮人归尽,镫火青荧照空房”两句,点明了时间(日暮)与空间(空房),突出了诗人的孤寂心境;尾联则以“数点寒灯栖蝶梦,一庭秋草伴蛩凉”两句,以景结情,将诗人的孤寂与哀愁融入到了秋夜的寒灯与秋草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真实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诗中“野藤”、“湿菌”、“老树”、“昏鸦”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荒凉而富有野趣的山居图景,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如“风自语”、“雨相商”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在尾联以景结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金农一生未得显达,晚年寓居扬州,卖书画为生,他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这首诗便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诗中通过对山居环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在清代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追求,金农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