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
今日蜀州生白发,羞将短发对人夸。
作者简介
李适(742年-805年),即唐德宗,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初期,任用名相李泌、杨炎,削减宫女、冗官,重用儒臣,颇有振作之志,但任用卢杞为相后,政治日益腐败,他猜忌将帅,信用宦官,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他被迫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从此,唐朝中央政权衰微,藩镇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适于长安会宁殿驾崩,终年六十四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
尽管李适作为皇帝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与失误,但他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才华,留下了不少诗作,这首《重阳日即事》便是其中之一,反映了他在重阳节时的感慨与心境。
译文
年轻时很少遇到像重阳节这样豪华盛大的事情,南面的街道上雕鞍华丽的车马簇拥着镶嵌着珠宝的车子。
如今我在蜀州已经生出白发,羞于将稀疏的短发向人夸耀。
释义
首句“少逢重九事豪华”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重阳节豪华景象的少见与向往;次句“南陌雕鞍拥钿车”则具体描绘了重阳节时街道上车水马龙、繁华热闹的景象,后两句笔锋一转,以“今日蜀州生白发”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而“羞将短发对人夸”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自嘲。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时与现在的重阳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深深感慨,前两句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重阳节的繁华,与后两句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羞将短发对人夸”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自嘲与反思,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具体年份不详,作为一位皇帝,李适在晚年时期可能面临着政治上的困境与压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对比与反思,表达了自己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变化,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体现了唐代社会在晚唐时期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