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白居易
山路霜清叶正黄,地炉火暖夜偏长。
空庭寂寂人眠尽,唯有孤灯照影双。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山路上的霜气清新,树叶正呈现出金黄色;地炉中的火温暖而明亮,使得夜晚显得格外漫长,空旷的庭院寂静无声,人们都已安然入睡;只有一盏孤灯,静静地照耀着成双的影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秋夜的宁静景象,前两句通过“山路霜清叶正黄”和“地炉火暖夜偏长”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新与室内生活的温馨,后两句则通过“空庭寂寂人眠尽”和“唯有孤灯照影双”的刻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山居秋夜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物我两忘的意境,前两句的“山路霜清”与“地炉火暖”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清冷与美丽,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温暖与安宁,后两句则通过“空庭寂寂”与“孤灯照影”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隐居山林期间,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多次贬谪与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对山居秋夜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珍惜与追求,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丝孤独与寂寞,这种情感在“唯有孤灯照影双”一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