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黍离
宋·陆游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变体(融入关键词“遗老即今无处觅,断香残照泪痕中”):
黍离之感深难言,故国遗风泪满衫。
遗老即今无处觅,断香残照泪痕中。
悠悠天地情难断,渺渺河山意未阑。
行迈靡靡心飘忽,黍离之悲何时安。
(注:此变体为后人根据陆游情感及原诗意境所作,非陆游原诗,但融入了指定关键词,以展现相关情感。)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原诗部分)
我迈着缓慢的步伐,心中充满了不安。
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中的忧虑;不理解我的人,问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苍茫的天空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那黍子一行行地排列着,那高粱长出了苗。
我迈着缓慢的步伐,心中像被堵塞了一样。
理解我的人,知道我心中的忧虑;不理解我的人,问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苍茫的天空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变体部分)
黍离之悲深沉难以言说,故国的遗风让我泪湿衣衫。
那些故国的遗老如今已无处寻觅,只有在断香残照中留下泪痕。
悠悠的天地之间情感难以割舍,渺渺的河山之中情意未尽。
我迈着缓慢的步伐心中飘忽不定,黍离之悲何时才能得到安宁?
释义
原诗《黍离》出自《诗经·王风》,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种上黍稷,不禁悲从中来,吟唱此诗,陆游此诗(含变体)借用了《黍离》的典故和意境,表达了对故国沦丧、遗老难觅的深切哀痛和无尽悲凉。
赏析
陆游此诗(含变体)深刻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通过描绘黍离之悲,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变体部分更是融入了“遗老即今无处觅,断香残照泪痕中”的深情描绘,将故国遗老的哀愁与诗人自身的悲凉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深沉而感人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如愿,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诗(含变体)的创作背景正是基于这种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情感而展开的,通过描绘黍离之悲和遗老难觅的情境,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