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大梁途中作
唐·李昌符
大梁二月杏花开,锦衣公子乘传来。
马过御沟寻胜处,柳垂宫井带斜晖。
天回驿路长亭暮,风送渔舟古渡归。
此地从来多富贵,繁华箫鼓几时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昌符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昌符,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甚详,大致活动于晚唐时期,他的诗作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旅途见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动人的画面,虽然他的名气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响亮,但在唐代诗坛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二月里,大梁城中的杏花已经盛开,身着华丽衣裳的公子哥儿乘着驿马匆匆而来,他们骑着马儿穿过御沟,寻找着美景胜地,宫井旁的柳树低垂着枝条,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之中,驿路蜿蜒,长亭已近黄昏,晚风轻轻吹送着渔舟,它们从古渡口缓缓归来,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贵之地,但那些箫鼓喧天的繁华景象,又能持续多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大梁城中的春日景象,以及公子哥儿们乘传而来的情景,诗中通过“杏花开”、“锦衣公子”、“御沟”、“宫井”等意象,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贵族的奢华生活,也通过“长亭暮”、“渔舟古渡归”等画面,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梁城中的春日风光和贵族生活,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繁华易逝的感慨,诗中“大梁二月杏花开”一句,简洁明了地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以杏花盛开为引子,引出了全诗的主题,接下来的“锦衣公子乘传来”一句,则通过描绘公子哥儿们的奢华生活,进一步突出了城市的繁华,而“马过御沟寻胜处,柳垂宫井带斜晖”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世界,最后两句“此地从来多富贵,繁华箫鼓几时回”则表达了诗人对繁华易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昌符在旅途中经过大梁城时所作,大梁(今河南开封)作为古代的重要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唐代,大梁仍然是繁华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李昌符在旅途中目睹了大梁城的繁华景象和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心中不禁生出感慨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大梁春日风光和繁华景象的诗篇,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繁华易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