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沧
庭花著雨晴方见,野客敲门去始知。
半岭斜阳衔树影,数行秋色上花枝。
小炉未冷笙歌沸,红叶还稀醉意痴。
寂寞柴扉人不到,空携樽酒对残棋。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迁龙门令,工七律,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有集,已佚。《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刘沧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庭院中的花朵在雨后初晴时才显得格外鲜艳,有山野间的访客敲门来访,我才意识到有客到来,半山腰的夕阳正衔着树梢的影子,几抹秋色爬上了花枝,小炉上的火尚未冷却,笙歌之声依然沸腾,红叶虽然稀疏,但我的醉意却愈发痴狂,寂寞的柴门前无人到访,我只能独自携带着酒樽,对着未完的棋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联通过“庭花著雨”与“野客敲门”两个场景,展现了雨后庭院的清新与山居生活的意外访客;颔联以“半岭斜阳”与“秋色上花枝”描绘了秋日傍晚的美丽景色;颈联则通过“小炉未冷笙歌沸”与“红叶还稀醉意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愉与沉醉;尾联则以“寂寞柴扉人不到,空携樽酒对残棋”收束,透露出诗人虽处孤寂之中,却能自得其乐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中“庭花著雨晴方见”一句,以雨后初晴的庭花为引子,既表现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而“野客敲门去始知”一句,则通过意外的访客,打破了山居的宁静,增添了生活的情趣,颈联“小炉未冷笙歌沸,红叶还稀醉意痴”更是将诗人的欢愉与沉醉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寂寞柴扉人不到,空携樽酒对残棋”收束全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又透露出其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山居期间,作为一位仕途并不显赫的诗人,刘沧或许在仕途失意后,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仕途的淡泊与超脱,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