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喜论文有儿子,夜窗相对短檠灯。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更喜论文有儿子,夜窗相对短檠灯。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更加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儿子也喜好谈论诗文,我们可以在夜晚的窗前,相对而坐,借着短檠灯微弱的光芒,一起探讨诗文。

释义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诗中表达了他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儿子的期望和欣慰,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遗憾的心情,后两句则写他对儿子的嘱托和期望。“更喜论文有儿子,夜窗相对短檠灯”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儿子共同研讨诗文、传承文化的温馨场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儿子才华的认可和欣慰。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达了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前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临终时的遗憾和悲愤;后两句则通过描绘与儿子共同研讨诗文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儿子的深厚情感,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和软弱,他的抗金主张始终未能得到实现,在他临终之际,他深感自己一生壮志未酬,遗憾未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激励后人继续为祖国的统一而奋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更喜论文有儿子,夜窗相对短檠灯”这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常被单独引用或与其他诗句组合使用,但它实际上是《示儿》这首诗中的一句,在解析时,应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中进行理解和赏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