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雨后游六桥记
宋·陈允平
湖山经雨后,云气上浮腾。
岸柳拖烟绿,溪花照日红。
騃女痴儿那念此,贪看科斗满清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允平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南宋末年词人、诗人,他生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历经宋末动荡,入元后曾出仕,但不久即辞官归隐,陈允平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词坛上享有较高声誉,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
译文
雨后的湖山显得格外清新,云雾缭绕,仿佛要升腾起来,岸边的柳树挂着水珠,呈现出朦胧的绿色,溪边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红艳,而那些天真无邪的少女和孩童哪里懂得欣赏这些美景,他们只顾着低头看水沟里那些游动的蝌蚪。
释义
湖山经雨后:描述雨后湖山的清新景象。
云气上浮腾:形容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
岸柳拖烟绿:用“拖烟”形容柳树挂满水珠,呈现朦胧的绿色。
溪花照日红:溪边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红艳。
騃女痴儿那念此:指天真无邪的少女和孩童不懂得欣赏眼前的美景。
贪看科斗满清沟:他们只顾着看水沟里的蝌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湖山的清新景象,以及少女和孩童对自然美景的不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纯真无邪的向往,前两句“湖山经雨后,云气上浮腾”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雨后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岸柳拖烟绿,溪花照日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岸边柳树和溪边花朵的生动形态,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最后两句“騃女痴儿那念此,贪看科斗满清沟”则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少女和孩童对自然美景的不同感受,既表现了他们的天真无邪,也隐含了诗人对成人世界复杂情感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在游览西湖时,目睹了雨后湖山的清新景象,以及少女和孩童的纯真无邪,心中涌起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纯真生活的向往,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因为“騃女痴儿”的无忧无虑与成人世界的复杂情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