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臣侍宴应无日,目断尧云到晚回。出自哪首诗?

春秋12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间,

行吟年复又一年。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笺。

远臣侍宴应无日,

目断尧云到晚回。

回首长安佳丽地,

梦魂犹自绕宫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多写日常生活和民间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白居易、韩愈等人的赞赏,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用凌云之笔抒发高雅的情怀,醉后折下五色奇花来书写诗篇,作为远离京城的臣子,侍奉君王的宴会大概是没有指望了,我只能望着天边的云彩,直到傍晚才收回目光,回首望向那繁华的长安城,我的梦魂仍然萦绕着宫中的槐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远离朝廷的无奈与孤独,首联和颔联描绘了诗人在三湘四水间行吟、创作的情景,展现了他高雅的情怀和横溢的才华,颈联“远臣侍宴应无日,目断尧云到晚回”则直接抒发了诗人作为远离京城的臣子,无法参与朝廷宴会的遗憾和无奈,尾联则通过回望长安,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偏远之地的行吟生活,表达了对朝廷的思念和对京城生活的向往,颈联中的“远臣侍宴应无日,目断尧云到晚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渴望,又流露出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悲哀,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中期曾一度仕途不顺,长期在地方任职,远离京城,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身处偏远之地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行吟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朝廷的思念和对京城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普遍存在的仕途坎坷和人生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籍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