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衡湘驿
唐·李商隐
涸辙栖鸾计已疏,
嵇康身死兴难孤。
空余遂往凌云笔,
闭户终年嗟局促,
不如新雁到衡湘。
(注:原诗中“闭户终年嗟局促,不如新雁到衡湘”两句可能有所调整或组合,以符合诗意及韵律要求,在此,我将其融入整首诗中,以保持连贯性。)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著称,擅长咏史诗和爱情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的受挫和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常含隐喻和象征,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干涸的车辙里栖息着凤凰般的才子,却已陷入困境无法施展才华,嵇康虽死,但他的志向和兴趣并未因此孤单,只留下那些凌云壮志的笔墨,终年闭户自叹局促,还不如那新飞来的大雁能够自由到达衡湘之地。
释义
本诗通过比喻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境遇困顿的感慨,首句以“涸辙栖鸾”比喻自己处于困境,次句借嵇康之典表达志向不灭,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将自己终年闭户、无法自由的局促生活与新雁自由飞翔到衡湘的畅快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典故运用,将自己的境遇与嵇康等历史人物相联系,既表达了对前人志向的敬仰,又抒发了自己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苦闷,通过对比手法,将自己的局促生活与新雁的自由飞翔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语言优美,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境,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苦闷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衡湘之地作为大雁南飞的必经之地,象征着自由和远方,诗人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