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苦寒吟》,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三月未春冰塞川,冬月苦寒雪闇天。
作者及朝代: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各地,无所遇合,四十六岁始中进士,五十岁任溧阳县尉,他作诗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索,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力求独特,与贾岛齐名,世称“郊寒岛瘦”。
作者简介:
孟郊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抒发个人穷愁不遇的情感,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孟郊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善于通过典型事物的细节描写抒发内心感受,语言质朴自然,有的诗篇还反映时代矛盾,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译文:
天气寒冷,脸色青苍,北风呼啸吹打着枯桑,厚厚的冰层没有裂缝,短暂的日光透着寒冷的光芒,敲打石头也打不出火星,浓重的阴云正夺走太阳的光芒,如此苦楚,我究竟该说什么,只能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吟咏成这首诗,三月还未到春天,河流就被冰封住了;冬月里天气苦寒,大雪使得天空变得昏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严寒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诗中“三月未春冰塞川,冬月苦寒雪闇天”两句,更是生动地刻画了冬季的寒冷和荒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
赏析:
孟郊的《苦寒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冬季的严寒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个人的愁苦和无奈与自然环境的恶劣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孟郊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诗人一生困顿,仕途不顺,生活贫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苦寒吟》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严寒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三月未春冰塞川,冬月苦寒雪闇天”这两句诗在流传过程中被单独引用,但它们实际上是《苦寒吟》这首诗中的一部分,在理解和赏析这两句诗时,需要将其放在整首诗的背景和语境中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