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官一饱仰红腐,坐对盘餐常呕噎。全诗是什么?

生辉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宋·李觏

浩荡飘风不自持,作官一饱仰红腐。

坐对盘餐常呕噎,方知黎庶转艰危。

作者简介

李觏(1009年—1059年),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生于江西抚州,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李觏一生未得显达,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颇高,尤其在哲学方面,提出了“理本论”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也多有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之作。

译文

狂风浩荡,我如同飘萍一般无法自主,身为官员,却只能依靠着丰厚的俸禄来填饱肚子(红腐:指俸禄丰厚,生活奢侈),面对着满桌的佳肴,我常常感到难以下咽,因为深知百姓的生活远比这要艰难困苦得多。

释义

这首诗通过作者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浩荡飘风不自持”以自然界的狂风比喻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的无力感,次句“作官一饱仰红腐”直接点出官员依靠俸禄生活的奢侈,与百姓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第三句“坐对盘餐常呕噎”通过作者面对美食却难以下咽的情景,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末句“方知黎庶转艰危”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同情和担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作者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将官员的奢侈生活和百姓的艰难处境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大夫,对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官员们生活奢侈,而百姓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觏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愤慨和同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担当。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