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行役男儿事,常笑韩公赋下泷。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客梦逢槎去,归心逐雁归。

四方行役男儿事,常笑韩公赋下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注:“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并非钱起原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并融入,以完整呈现诗意,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分析基于调整前的诗句进行。)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郎,钱起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其诗多送别酬赠之作,擅写五言律诗,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风格清丽雅秀,部分作品较感伤气息。

译文

湘江的斑竹枝上,鹧鸪鸟振翅高飞,我如同乘槎的旅人,梦中追寻着归途,心随大雁南归,四方奔波是男儿应有的事业,我常常笑韩愈(此处借指古代文人)赋诗感叹下泷的艰难,而我此刻,或许明月也会多情地笑我,笑我辜负了这美好的春光,独自漫步,独自吟咏。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四方行役(即远行求仕)的无奈与自我慰藉,诗中“斑竹枝”与“鹧鸪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寓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四方行役男儿事”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男儿志在四方的认同,同时也透露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常笑韩公赋下泷”则是以韩愈为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乐观态度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身的豁达与自嘲。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湘江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得全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韵,通过“客梦逢槎去,归心逐雁归”等句,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归心似箭的心情,而“四方行役男儿事,常笑韩公赋下泷”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理解与自我慰藉,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钱起远行求仕期间,面对异乡的风土人情与自身的漂泊生活,诗人不禁心生感慨,遂写下此诗以抒发思乡之情与人生感悟,诗中“常笑韩公赋下泷”一句,可能是诗人借韩愈的遭遇来抒发自己对人生困境的乐观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敬仰与传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