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桔柏渡
唐·杜甫
乱山落日葭萌驿,古渡悲风桔柏江。
一水远通吴会郡,孤舟来往住湘潭。
兵戈尘漠漠,风雨雪霏霏。
欲问谁家好,空知是蜀西。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在葭萌驿,群山错落,落日余晖映照;桔柏江上,古渡口悲风呼啸,一条江水远远地通向吴会郡,孤舟往来于湘潭之间,战乱使得尘土飞扬,风雨交加,大雪纷飞,想要询问哪户人家安好,只知道这里是遥远的蜀地西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桔柏渡的荒凉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战乱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乱山落日”、“古渡悲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桔柏渡的自然风光和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乱山”、“落日”、“悲风”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荒凉,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诗人通过“一水远通吴会郡,孤舟来往住湘潭”的描写,展现了交通的艰难和人民的流离失所,最后两句“欲问谁家好,空知是蜀西”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离失所,途径桔柏渡时所作,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桔柏渡的自然风光和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