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钟来夕阳外,寒山空插乱云中。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寺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宝殿久荒凉,金身半毁伤。

野寺钟来夕阳外,寒山空插乱云中。

僧归初过水,客去尚留钟。

唯有溪边月,依依自照松。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年~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词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成就最高的,文学史上将他与徐照、徐玑和翁卷合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传世。

译文

古老的宝殿已经荒凉很久了,佛像金身也大半被毁坏了,野外的寺庙在夕阳之外传来钟声,寒冷的山峰在纷乱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僧人刚刚渡过溪水归来,客人离去后寺中还回响着钟声,只有溪边的明月,依旧温柔地照耀着松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寺的荒凉景象和周围的自然环境,首联写宝殿荒凉、金身毁伤,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氛围,颔联“野寺钟来夕阳外,寒山空插乱云中”是名句,通过夕阳、钟声、寒山和乱云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孤寂和冷清,颈联写僧人和客人的活动,增加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尾联则以溪边月和松树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颇具特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将山寺的荒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尤其是颔联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山寺的孤寂和冷清,还通过夕阳、钟声、寒山和乱云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荒凉”、“毁伤”、“野寺”、“寒山”等词语,都准确地传达了山寺的破败和冷清之感。

创作背景

赵师秀在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山寺》诗可能是他在游历山寺时所作,当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赵师秀在游历山寺时,看到山寺的荒凉景象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凄凉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山寺》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山寺荒凉景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