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病起新霜满鬓蓬,凭高一笑与谁同?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病起新霜满鬓蓬,凭高一笑与谁同?”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稍作调整,将意境相近且相关的内容融合呈现。“病起新霜满鬓蓬”可视为对诗人病后形象的描绘,“凭高一笑与谁同”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感慨,这种情感在陆游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病后身体消瘦,连官帽都显得宽松了,我这位孤臣远离故土,客居在江边,虽然职位低微,但从未敢忘记为国担忧,直到死后才能确定我的忠心,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京城里的父老们都盼望皇帝的车驾回来,病愈后,新霜已染白了我的鬓发,独自登高望远,这一笑之中,又有谁能与我共享这份心境呢?
释义
诗中表达了陆游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即使身处逆境、病体缠身,依然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也流露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病愈后的抒怀之作,情感深沉而复杂,首联以“病骨支离纱帽宽”自画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病后的虚弱与憔悴;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即使地位卑微,也不忘忧国忧民,展现出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皇帝归来的深切期望,尾联“病起新霜满鬓蓬,凭高一笑与谁同?”则以病愈后的孤独登高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同时也隐含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屡遭排挤与打压,晚年更是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大约创作于他晚年病愈之后,面对国家依然动荡不安、个人壮志难酬的现实,诗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与不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