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气萧条木叶黄,佳时病起意差强。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病愈

唐·白居易

霜气萧条木叶黄,佳时病起意差强。

一声寒雁惊幽梦,半卷闲书对夕阳。

病后心情终是怯,愁中日月自难忘。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路长。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尤其是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霜气弥漫,树叶枯黄,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我病愈后心情稍微好转,一声寒雁的叫声惊醒了我的幽梦,我半卷着闲书,独自对着夕阳,病后我的心情总是有些胆怯,忧愁中的日子更是难以忘怀,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那月满松风的小径上漫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病愈后的心情和所见所感,首联点明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颔联通过寒雁和夕阳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病愈后的孤寂与闲适,颈联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病后的心理状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病愈后的心情变化,诗中“霜气萧条木叶黄”一句,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而“佳时病起意差强”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病愈后的些许欣慰,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寒雁、夕阳、闲书等意象,进一步表达了病愈后的孤寂与闲适,颈联“病后心情终是怯,愁中日月自难忘”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脆弱与忧愁,尾联“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路长”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晚年时期,他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转而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病愈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在仕途失意后的孤寂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