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攲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碎斑。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

宋·陈与义

风攲乌帽送轻寒,雨点春衫作碎斑。

稍知花发司南署,已觉莺啼到数间。

世路如今已惯尽,此身随处得安闲。

年来白发知多少,一片春愁待酒删。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工于诗,长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微风吹斜了我的乌帽,带来一丝轻寒,细雨点在我的春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我渐渐知道花儿在司南署中绽放,已经能感觉到莺啼声传到了几间房屋之间,世间的道路如今我已经习惯了,此身无论在哪里都能得到安闲,近年来不知道增添了多少白发,这一片春愁只能依靠酒来消除。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的一种闲适而略带愁绪的生活状态,首联通过“风攲乌帽”和“雨点春衫”两个细节,生动地表现了春日的微寒和细雨,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颔联则通过“花发司南署”和“莺啼到数间”,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生机和活力,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尾联则通过“白发”和“春愁”两个意象,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首联和颔联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春日的美丽和生机,又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颈联的“世路如今已惯尽,此身随处得安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对生活的随遇而安,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尾联的“年来白发知多少,一片春愁待酒删”,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来消解春愁的无奈和洒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与义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世事的纷扰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和生机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通过饮酒来消解愁绪的无奈和洒脱,这种情感和生活态度在陈与义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