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孙老抱河梁恨,岂独人生事可悲。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天孙老抱河梁恨,岂独人生事可悲。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通俗,在晚唐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针对“天孙老抱河梁恨,岂独人生事可悲”两句)

天上的织女(天孙)长久地抱着与牛郎分隔银河两岸的怨恨,难道只有人世间的事情才值得悲伤吗?

释义

“天孙”指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牛郎织女的传说人物之一。“河梁恨”指的是织女与牛郎因银河相隔而无法团聚的遗憾与怨恨。“岂独人生事可悲”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万物皆有可悲之事的感慨,不仅仅局限于人类社会的悲欢离合。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反映了罗隐对于人生和宇宙间普遍存在的悲剧性命运的深刻洞察,通过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诗人将天上的神仙与地上的人类相提并论,强调了无论是神仙还是凡人,都难免遭遇不幸和遗憾,这种超越凡尘的悲悯情怀,使得诗句具有了更加深远的哲理意味,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罗隐的这首诗可能是在其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创作的,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罗隐也不例外,他一生未得志,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批判,这首《七夕》诗中的“天孙老抱河梁恨,岂独人生事可悲”两句,正是他对自己人生境遇和世间万物悲剧性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