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游有感
唐·李商隐
北临积水风来壮,东恨长林月上迟。
孤影独行心自远,寒星几点夜初知。
幽思如梦难寻觅,往事如烟易逝时。
欲问天涯何处是,归心一片寄瑶池。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面向北方,临近广阔的积水之地,风势显得更加雄壮;向东望去,长林深处,月亮升起得似乎格外迟缓,我孤身一人行走,心境变得遥远而深邃,夜空中几点寒星刚刚显现,我才意识到夜已深沉,心中的幽思如同梦境般难以捉摸,往事则像烟雾一样容易消散在时光里,想要询问天涯的尽头在哪里,我的归心只能寄托在那遥远的瑶池之上。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幽思,首联“北临积水风来壮,东恨长林月上迟”以自然景象起兴,既展现了夜晚的壮阔与宁静,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颔联“孤影独行心自远,寒星几点夜初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对夜深的感知,颈联“幽思如梦难寻觅,往事如烟易逝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尾联“欲问天涯何处是,归心一片寄瑶池”则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诗中“积水”、“长林”、“孤影”、“寒星”等意象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赋予了诗歌深刻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幽思”、“往事”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尾联的“归心一片寄瑶池”则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寻。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土与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思乡之情,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感使他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与未来,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歌,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