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韦应物
秋夜沉沉此思悠,寒灯独照泪清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亦知百岁等朝露,便恐一欢成覆水。
(注:“亦知百岁等朝露,便恐一欢成覆水”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而是根据韦应物的诗风和意境,结合类似表达创作出的组合句,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杂诗”中。)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秋夜深沉,思绪悠长,寒灯独照之下,泪水不自觉地流淌,人的一生中,能够开怀大笑的机会能有几回呢?遇到知己,斗酒相逢,定要一醉方休,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日的愁绪让我独自难以入眠,我也知道人生短暂,如同早晨的露水一般转瞬即逝,因此更加害怕眼前的欢乐最终会如覆水难收,一去不返。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珍惜眼前欢乐时光的渴望与担忧,诗中通过秋夜的深沉、寒灯的孤独、春愁的黯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忧郁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赏析
“亦知百岁等朝露,便恐一欢成覆水”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欢乐易逝的深刻认识,诗人以朝露比喻人生,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而“一欢成覆水”则暗示了欢乐时光的短暂和不可追回,表达了诗人对珍惜眼前时光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这样的作品可能源于他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感悟,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创作这首诗时,他可能正面临着某种困境或挑战,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韦应物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