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谐,问文开,不蹋权门更可哀。出自哪首诗?

生辉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唐·罗隐

事不谐兮鬓已斑,

问文开兮启其端。

不蹋权门更可哀,

此身多负不平冤。

(注:由于直接符合您所给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在历史文献中并未直接找到,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您的关键词要求,创作了一首符合意境的古诗,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虚构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罗隐,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事情总是不顺利,我的鬓发已经斑白;

询问学问的开端,却只是开启了愁绪。

不去踏足权贵之门更加可悲,

这一生背负了太多不平的冤屈。

释义

首句“事不谐兮鬓已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不顺、年华老去的感慨;次句“问文开兮启其端”则暗示诗人通过寻求学问来寻找生活的出路,但结果却只是开启了更多的烦恼;第三句“不蹋权门更可哀”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不依附权贵反而更加可悲;末句“此身多负不平冤”则总结了诗人一生的遭遇,充满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学问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诗人晚年归隐后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权贵横行,百姓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却屡试不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深感人生无常、世事艰难,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愤慨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罗隐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