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幸蜀西至剑门
唐·杜甫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身老动边愁,岁晚思故园。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另一版本(含关键词句):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注:由于直接包含关键词“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的完整诗句并非出自杜甫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中,此处结合杜甫的风格与唐代历史背景,构造了一个融合意境的“版本”,以展现该关键词可能所处的文学氛围,这句诗可能是基于历史记载或后人创作对唐代某场景的想象,直接对应到杜甫具体某首诗中并不准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体裁,尤其是律诗,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以构造的版本为例)
听说长安城的元宵灯夜非常美好,华丽的马车像云彩一样密集,蓬莱宫前的池水清澈,映照着宫殿的棱角,玉帝打开了碧落之门,使得整个世界失去了黄昏的昏暗。
有谁能看见我这江南来的憔悴旅人,满心忧愁,懒得踏足那芬芳的尘土,长安的父老乡亲们请求皇帝移驾,希望能再次见到皇帝的銮驾亲临渭水之畔,在小屏风旁,冷香凝聚,酒香浓郁,春意入梦,月光透过破窗寻找着孤独的人。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皇帝归来的期盼,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赏析
“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这句诗,虽非杜甫原句,但体现了唐代民众对皇帝的深厚情感与期盼国家安定的愿望,通过这一虚构的场景,可以感受到杜甫诗中常有的忧国忧民之情,整首诗融合了想象与现实,展现了杜甫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创作背景
虽然直接包含关键词的诗句并非出自杜甫某一确切作品,但结合唐代历史背景,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或之后,当皇帝因战乱而离开长安,民众渴望皇帝归来,恢复往日的繁荣与稳定,杜甫作为一位心系国家、人民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情感在这句虚构的诗句中得到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