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入芦花日暮时,双瞳炯炯鬓如丝。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暮舟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船入芦花日暮时,双瞳炯炯鬓如丝。

渔歌唱晚归帆远,水国苍茫独倚思。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有《碧云集》传世,李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不如一些大家显赫,但其诗作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反映了晚唐社会的某些侧面。

译文

傍晚时分,船只缓缓驶入芦花丛中,船上的老人双眼炯炯有神,但鬓发已如丝般花白,远处传来渔歌,伴随着归帆渐行渐远,在这苍茫的水乡国度里,他独自倚靠船舷,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

释义

船入芦花日暮时:描绘了傍晚时分,船只进入芦花丛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氛围。

双瞳炯炯鬓如丝:通过描写老人的眼神和鬓发,展现了其虽年老但精神矍铄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渔歌唱晚归帆远:以渔歌和归帆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向往。

水国苍茫独倚思:在苍茫的水乡国度里,诗人独自倚靠船舷,陷入了深深的思绪之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水乡行舟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船、芦花、日暮、老人、渔歌、归帆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美的氛围,诗人通过描写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归家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水乡,目睹了傍晚时分行舟归家的景象,触发了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岁月的无奈和对归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