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宋·陆游
一段高情谁会得,卧听檐雨泻清秋。
孤灯寂寂人千里,残梦悠悠月半楼。
病里光阴如箭过,愁边心事似云流。
明朝又是西风起,吹老人间万事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谁能理解我这一份高远的情怀呢?我独自躺在床上,聆听着屋檐上落下的秋雨声,感受着清冷的秋意,孤灯之下,我寂寞地思念着远隔千里的人;残梦之中,我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半楼之景,病中的时光如同箭一般飞逝而过,愁绪中心事如同云彩般飘忽不定,明天又是西风萧瑟的日子,它将吹老人间的一切,让万事皆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思念与愁绪,首句“一段高情谁会得”直接点出诗人的高远情怀无人理解,为全诗奠定了孤独、寂寞的情感基调,诗人通过“卧听檐雨泻清秋”描绘了一个秋夜听雨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孤灯寂寂人千里”和“残梦悠悠月半楼”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老、万事皆休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与愁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孤灯”与“人千里”、“残梦”与“月半楼”等,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还通过“病里光阴如箭过”和“愁边心事似云流”等句子,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陆游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至偏远之地,晚年时期,他身体多病,心情抑郁,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思念与愁绪,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人生易老、万事皆休的无奈与感慨,体现了他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