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朝代:宋
作者:陆游
病多渐减灯前课,老甚都忘枕上愁。
窗外竹声风动起,枕边书卷梦回休。
闲居日永人稀到,静坐时长境自幽。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即天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因为病痛增多,我在灯前读书写作的时间逐渐减少;年岁已高,连枕头上那些令人烦恼的思绪也都忘却了,窗外风吹竹叶沙沙作响,把我从梦中唤醒,枕边的书卷也只好暂时搁置,闲居的日子里日子显得格外漫长,访客稀少,静坐的时间变长,心境也随之变得清幽,不要说这样的生活里没有乐趣,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阻碍,就如同在天际遨游一般自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晚年因病而减少读书写作,心境逐渐平和,忘却烦恼,享受闲居生活的情景,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心无挂碍的生活态度。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以病中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联“病多渐减灯前课,老甚都忘枕上愁”直接点题,写出了因病而减少读书写作,以及因年老而忘却烦恼的心境变化,颔联“窗外竹声风动起,枕边书卷梦回休”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颈联“闲居日永人稀到,静坐时长境自幽”进一步描绘了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以及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尾联“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即天游”则是对全诗主旨的升华,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心无挂碍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经历了多次仕途的起伏和生活的变迁,晚年因病而闲居在家,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病中生活和心境变化,表达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然物外、心无挂碍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在陆游的晚年生活中,这种生活态度成为了他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一种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