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南溪早春
宋·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花香透,攲枕山房竹影通。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忙杀东风来往客,一春无日不寻芳。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形象鲜明,富有幽默感,被誉为“诚斋体”,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译文:
回到家乡五次都见到了春天的景色,但每次都被这春色引得老病复发,高高的柳树垂下绿丝绦,小桃树长到顶端绽放着红花,卷起帘子,亭馆中花香四溢,斜倚在枕上,山房外竹影婆娑,细嫩的莎草经过春雨的滋润如同秧苗般翠绿,小巧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如同茧壳般金黄,东风忙碌地迎来送往着客人,整个春天没有一天不在寻找芬芳。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溪早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柳树、桃花、花香、竹影、莎草和蝴蝶等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绚丽多彩,诗人也通过“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等句,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深情厚谊和因病不能尽情享受春色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溪早春的美丽景色,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的真挚情感,诗中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也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回到家乡后,多次见到春天的景色而写下的,当时,他或许正因病而心情不佳,但春天的美丽景色却让他心生欢喜,他通过描绘南溪早春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南溪早春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诗人的精湛技艺和真挚情感,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