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默数能多少,尽付黄庭两卷经。出自哪首诗?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司空图

余年默数能多少,尽付黄庭两卷经。

窗外晓莺残梦语,庭前春草静闲情。

云开远岫千峰秀,水涨清溪万籁鸣。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安宁。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司空图(837年-904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司空图,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历经战乱,对仕途心灰意冷,晚年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以诗酒自娱,司空图的诗歌多写山水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论著作《二十四诗品》更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重要文献。

译文

我默默计算着余下的岁月还能有多少,全都寄托在这两卷《黄庭经》上了,窗外早晨的黄莺在梦中呢喃,庭院前的春草静静地诉说着闲情逸致,云雾散开,远处的山峰秀丽多姿,溪水上涨,清澈的溪流中万籁齐鸣,不要说这里没有什么快乐的事情,只要心中没有牵挂和障碍,自然就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司空图晚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他通过默数余年、研读经卷、聆听自然等方式,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体现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余年默数能多少,尽付黄庭两卷经”直接点出诗人对余生的态度,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读《黄庭经》中,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窗外的莺啼、庭前的春草、远岫的秀丽、清溪的万籁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无挂碍自安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安宁。

创作背景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对仕途心灰意冷,选择隐居中条山王官谷,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余生的态度和内心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