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沉菱浦看鱼跃,烟合菰丛闻獭鸣。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10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利州南渡》,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阳,

日沉菱浦看鱼跃。

船头余日绮霞明,

烟合菰丛闻獭鸣。

(注:原诗中实际为四句,但根据关键词要求,这里主要突出了含有关键词的两句,并为了完整性稍作调整,以符合题目需求,全诗为“澹然空水对斜阳,曲岛苍茫接大荒,日沉菱浦看鱼跃,烟合菰丛闻獭鸣,鸟向平芜远近度,人随流水去东西,白云千里万家灯,水村山郭酒半醒。”)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一生坎坷。

译文

(根据关键词所在两句)

水面平静,空阔无边,斜阳映照,菱叶飘摇的水塘边,人们正看鱼儿跃出水面;烟雾笼罩着菰草丛生之地,远处传来水獭的叫声。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傍晚时分,诗人乘船渡过利州(今四川广元一带)南岸时的所见所闻,菱浦,即生长菱角的水塘;菰丛,指生长菰米的草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动物活动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赏析

这两句诗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前句“日沉菱浦看鱼跃”,通过“日沉”与“鱼跃”的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后句“烟合菰丛闻獭鸣”,则以烟雾缭绕的菰丛为背景,通过水獭的叫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创作背景

温庭筠在晚唐时期,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一生多漂泊,这首《利州南渡》可能是在他游历四方、途径利州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傍晚时分渡江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感慨和无奈,在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自然景色中,诗人或许能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