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更知秋色好,一庭风露听鸣蝉。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晨起有感

晨起更知秋色好,一庭风露听鸣蝉。

疏篱残菊香犹在,败叶枯枝意自闲。

云淡天高雁南去,霜清月冷夜初寒。

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坐幽篁思渺然。

作者及朝代

作者:唐寅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他生于江南富商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后因科举案受牵连而仕途不顺,从此绝意功名,以诗文书画自娱,唐寅的绘画作品风格独特,诗画结合,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其诗作也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早晨起来更加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庭院中满是风露,可以听到蝉的鸣叫,稀疏的篱笆旁,残败的菊花依然散发着香气,败叶枯枝却显得自在悠闲,云淡天高,大雁向南方飞去,霜清月冷,夜晚开始变得寒冷,这样的情景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思绪渺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早晨的宁静与美好,通过庭院中的风露、鸣蝉、残菊、败叶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人以秋日的萧瑟景象为背景,却从中体会到了悠闲自在的心境,展现了其超然物外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早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首联“晨起更知秋色好,一庭风露听鸣蝉”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早晨的喜爱之情,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通过残菊、败叶、大雁、霜月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而又不失悠闲的氛围,尾联“此情此景谁能解,独坐幽篁思渺然”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秋日抒情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寅仕途不顺、隐居山林之后,在经历了科举案的打击后,唐寅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转而投身于诗文书画的创作中,他常常独自漫步于山林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