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琢天边白玉盘,亭亭破雾上高寒。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月

宋·杨万里

谁琢天边白玉盘,亭亭破雾上高寒。

风前桂子落如雨,池上蟾光冷似霜。

万里清光不可掩,一庭秋意自孤寒。

人间此夜应无睡,都向婵娟醉眼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

译文

是谁雕琢出天边那轮洁白如玉的明月,它高高地升起,穿破云雾,直上高寒的天际?风前桂树的果实纷纷落下,如同细雨一般,池塘上月光清冷,如同秋霜,万里的清辉无法遮掩,一庭院的秋意显得格外孤寒,人间的这个夜晚应该无人入睡,都向着那轮明月,醉眼朦胧地欣赏。

释义

这首诗以咏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首句“谁琢天边白玉盘”以问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润洁白,如同精心雕琢的白玉盘,次句“亭亭破雾上高寒”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升起的过程,以及它高洁、孤傲的形象,后两句则通过桂子落雨、蟾光冷霜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清冷和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月亮本身的描绘,而是通过对月夜景象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诗人也通过月夜的清冷和孤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杨万里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在一个月圆之夜,诗人或许独自漫步于庭院之中,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感慨和思考,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咏月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