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中杂感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
空庭日暮鸟争树,深院春寒花满庭。
旧友不来同把酒,新愁都上欲挑灯。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闲居久了更觉贫穷也有它的滋味,病痛缠身又怎能责怪药物不灵,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争抢着栖息的树木,深邃的院落里春寒料峭却已鲜花满庭,老朋友不来一同举杯共饮,新的忧愁都涌上心头想要挑灯夜读,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在那月光洒满的松风小径上自享清幽。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病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首联“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贫穷与病痛的淡然态度,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杂感为题,却并未局限于病痛本身,而是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联“闲久更知贫有味,病多那责药无灵”以平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对贫穷与病痛的豁达态度,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颔联和颈联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一种超脱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主张抗金而遭到排挤和贬谪,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病闲居在家,生活清贫而孤独,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病中生活,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