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居近邑。
方知此中趣,何必求他力。
水色春更绿,山光晚逾碧。
朋旧何劳记车笠,子孙幸不废菑畲。
花前自劝酒,竹下独煎茶。
随分有衣食,此生何所乏。
作者及朝代
作者:姚合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姚合,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入仕途,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等职,姚合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丽闲淡,内容多写个人生活情趣及自然景物,与贾岛齐名,世称“姚贾”,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我自己并不认识自己的粗疏浅陋,终年居住在离县城很近的地方。
现在才明白这里的乐趣,何必去追求外力的帮助呢?
春天的水色更加碧绿,傍晚的山光更加青翠。
老朋友哪里用得着去记什么乘车戴笠的交情,子孙们幸好没有荒废耕作的土地。
在花前自我劝酒,在竹下独自煎茶。
随遇而安有衣有食,这一生还有什么缺乏的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诗人认为自己虽然粗疏浅陋,但居住在近邑,却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无需外力帮助,他描绘了春天水色碧绿、山光青翠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诗人也表达了对老朋友和子孙的深厚情感,认为老朋友之间的交情无需刻意维系,子孙们也没有荒废耕作的土地,这让他感到欣慰,诗人以在花前劝酒、竹下煎茶的生活场景作结,表达了对这种随遇而安、自给自足生活的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诗人以平淡的语言,将闲居生活的乐趣和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水色春更绿,山光晚逾碧”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水色和傍晚的山光,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人也通过“朋旧何劳记车笠,子孙幸不废菑畲”两句,表达了对老朋友和子孙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耕作土地的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姚合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经历了许多艰辛,后来入仕途,虽然官职不高,但也能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他内心深处可能仍然对闲居生活有着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闲居期间,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和表达,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诗人表达了对闲居生活的热爱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对老朋友和子孙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耕作土地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