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西游赋子虚,暮年负耒返乡闾。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田

唐·韦庄

早岁西游赋子虚,

暮年负耒返乡闾。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舒。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历史上韦庄并无此确切诗作,但韦庄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著称,故以此身份和朝代背景进行创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年轻时我曾西游四方,写下《子虚赋》般的壮丽篇章,

如今到了晚年,我扛着农具回到了故乡的田埂上。

稻田里飘来了丰收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蛙声,让人心情无比舒畅。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诗人早年和晚年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首句“早岁西游赋子虚”描绘了诗人年轻时游历四方、文采飞扬的形象;次句“暮年负耒返乡闾”则转而描绘了诗人晚年回归田园、躬耕自给的宁静生活,后两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舒”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从年轻时的游历四方到晚年回归田园的人生轨迹,通过对比和渲染,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首句和次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人生阶段的巨大变化;后两句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韦庄在晚年时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后,选择回归田园,过上了宁静的农耕生活,诗人通过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