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此句虽非原诗直接所有,但意境相近,可视为对诗中景象的引申或想象性描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空旷,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淙淙流过,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结为朋友,远处群山错落有致,宛如一道道横线,在那翠绿色的云雾之中,隐约可见一座孤城。

释义

此诗是诗人登快阁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登高望远、心旷神怡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赏析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超脱的心境。

情感真挚:诗人以“痴儿了却公家事”开篇,表达了对繁琐公务的厌倦,而“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则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如将官场生活与自然美景进行对比,以白鸥象征自由无拘的生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快阁亭中,远眺山川,抒发忧愁”,一天,诗人登快阁,览物抒怀,写下此诗,诗人此时虽初入仕途,但已感到厌倦,想回到家乡,但又无法实现,因而心中苦闷,这首诗就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一句虽非原诗直接内容,但根据诗意和背景,可以想象这是诗人对快阁远眺时所见景象的一种艺术加工和想象,用以进一步描绘和强化诗歌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