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颂古贤
朝代:清代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
皇祖圣谟高万古,诸贤直笔擅三长。
文章经世垂模范,道德传心耀典章。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朝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强盛,文化、艺术、经济等各方面都有显著发展,乾隆帝本人也颇具文学修养,喜欢作诗,一生作诗数量惊人,虽质量参差不齐,但亦不乏佳作。
译文
皇祖(指康熙帝)的圣明教诲高耸入云,流传万古;
众多贤臣以正直之笔,擅长于记事、议论、抒情三方面的才能。
他们的文章能够经世致用,成为后世的楷模;
他们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闪耀着典章制度的光辉。
释义
首句“皇祖圣谟高万古”赞美了康熙帝的圣明和智慧,其教诲如同高山一般,永垂不朽,次句“诸贤直笔擅三长”则是对那些忠诚正直、才华横溢的大臣们的赞誉,他们不仅文笔流畅,而且在记事、议论、抒情方面都表现出色,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贤臣的文章和道德对后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成为典范,道德观念也深深影响了后世。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帝对康熙帝及其朝臣的颂扬之作,诗中通过赞美康熙帝的圣明和贤臣们的才华,展现了清朝前期的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乾隆帝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先皇和贤臣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作为一位有为之君的自信和自豪。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先皇和贤臣的赞美,又体现了乾隆帝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乾隆帝对清朝前期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的怀念有关,作为一位有为之君,乾隆帝深知康熙帝及其朝臣对清朝发展的巨大贡献,因此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可能是在某种庆典或纪念活动中所作,以彰显清朝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首诗不仅是对康熙帝及其朝臣的颂扬之作,也是乾隆帝对清朝前期政治清明和文化繁荣的怀念和自豪之情的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乾隆帝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